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意義重大,也將會產生深遠的全球影響。我以“推動奧林匹克北京精神與全球意涵的融合”為題,從政治、制度、文化、教育、服務五個方面,發表幾點看法:
第一,推動北京精神與全球意涵的融合,就是把奧林匹克運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結合起來,彰顯大國外交的“政治形象”。奧林匹克運動作為一種國際文化現象,以體育競賽為媒介,在尊重各國文化信仰和愛國精神基礎上,努力在世界各國之間建立相互溝通的平臺,用體育的力量推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與安全發展。奧林匹克運動所代表的人類文明追求,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理念高度契合。因此,我們堅持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籌辦北京冬奧會,推動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疫后國際秩序重建。
第二,推動北京精神與全球意涵的融合,就是把疫情防控和冬奧籌辦結合起來,積極展現統籌治理的“制度優勢”。北京冬奧會再次向世界展現了我國的強大組織力和社會動員力,從所有競賽場館高標準建成,到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全線通車;從部分冰雪項目從無到有,到有些項目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都讓世界為之驚嘆。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我們按照“堅決守住安全底線,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要求,優化分區分類雙閉環管理,精準精細落實防疫手冊措施,保證運動員和涉奧人員安全、便利地參加訓練、比賽和工作。我們看到,當前北京疫情防控局面趨穩向好,人民群眾齊心抗疫、安心過年,冬奧會各項比賽順利進行,這無不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第三,推動北京精神與全球意涵的融合,就是把中華文化傳承和世界文化交流結合起來,充分體現華夏文明的“文化魅力”。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秺W林匹克憲章》賦予奧林匹克精神的宗旨是“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時至今日,奧林匹克運動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體育競技的范疇,成為全人類的文化盛會和文明遺產?梢哉f,北京冬奧會是歷史悠久的奧林匹克文化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的再一次偉大握手。因此,我們要從文化的深度認識舉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重要意義,積極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
第四,推動北京精神與全球意涵的融合,就是把奧林匹克教育和奧林匹克精神弘揚結合起來,煥發雙奧之城的“教育力量”,F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運動不應該只限于運動和體能活動,還應從思想和情操上培養青年。2008年北京夏奧會的教育遺產豐富多彩,“同心結”“示范學!钡裙ぷ鳈C制逐漸成熟完善。北京申辦冬奧成功后,冰雪運動“特色學!、冰雪運動課程建設等教育機制在夏奧教育遺產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最終將匯聚成北京的“雙奧教育遺產”。我們要充分利用雙奧之城的教育資源,探索“小學—中學—大學”一體化的體育教學模式,把奧林匹克教育融入體育教學,融入整個學校的教育體系,推動奧林匹克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第五,推動北京精神與全球意涵的融合,就是把體育賽事和服務保障結合起來,積極展現北京青年的“志愿精神”。人民大學是首都體育館場館群的志愿者主責高校,學校高度重視冬奧會的志愿服務工作,高標準選拔了1000余名師生參與服務保障工作。我們一方面以配合冬奧防疫大局為底線,加強對大學生群體防疫保護宣傳培訓,做到防疫“雙保險”;一方面以傳承冬奧志愿精神為目標,宣傳展示高校冬奧志愿者的精神風貌和工作成績,形成“倡導志愿服務、傳承奧運精神”的工作陣地,傳承好冬奧志愿服務遺產。
。ㄗ髡邽橹袊嗣翊髮W副校長劉元春,本文是在2月17日舉辦的“冬季奧運會:北京精神與全球意涵——北京冬奧會線上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
(責任編輯: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