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奧運會:北京精神與全球意涵——北京冬奧會線上國際研討會”于近日舉行,國內外學者就“北京冬奧會的理念和精神”和“北京冬奧會的全球意涵”議題展開探討和交流。

圖為“冬季奧運會:北京精神與全球意涵——北京冬奧會線上國際研討會”截圖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致辭中表示,與以往冬奧會不同的是,北京冬奧會是在新冠病毒肆虐之際如期舉行的,運動員、志愿者、賽事組織者在新冠病毒的威脅下展開比賽和工作,不僅充分體現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還體現了更加團結、更加頑強的世界抗疫精神。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徐擁軍表示,北京冬奧會“共享辦奧”“開放辦奧”理念是對北京奧運會“人文奧運”理念的拓展,“廉潔辦奧”則是奧運戰略與中國戰略交融后的創新?萍贾κ菍崿F辦奧理念的重要支撐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北京(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魏娜表示,北京冬奧會的志愿服務面臨著新冠疫情、場地分散和天氣等多重挑戰,但在志愿者的熱情籌備和積極奉獻下,依舊創造了極大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并通過志愿服務促進了文化的交流,留下了可圈可點的志愿服務遺產。
瑞士洛桑大學高級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際奧林匹克運動資深專家讓-盧·夏普萊提出了涵蓋投入、產出、目標和結果的“鉆石框架”,以期對奧運會影響進行更加科學客觀的整體評估。
國際奧委會遺產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德國美因茨約翰內斯古滕貝格大學教授Holger Preuss以場館遺產為演講重點,介紹了奧運會場館的運行現狀,以及冬奧會和夏奧會在場館使用之間的區別。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體育產業研究院(正定)及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北京(人文奧運)研究中心聯合舉辦。
(責任編輯: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