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在第三屆中國汽車資本論壇上發表題為《珍惜智能駕駛彎道超車的時間窗口 攜手創造新能源汽車行業美好未來》的演講,全文如下:
珍惜智能駕駛彎道超車的時間窗口
攜手創造新能源汽車行業美好未來
——第三屆中國汽車資本論壇致辭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 徐立京
2021年10月15日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2021年被視為智能駕駛元年,這一年,有蓬勃的喜悅,也有新生的煩惱。金秋十月,證券日報社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這里聯合主辦“2021汽車資本論壇”,共同探討“智能駕駛元年的掘金機會”,恰逢其時,很有意義。受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委托,我謹代表經濟日報社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信任與合作表示衷心感謝,對各位嘉賓所給予的關心與支持表示誠摯謝意!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
我們看到,剛剛過去的9月份,芯片供應略有緩解,但仍然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此外,原材料價格持續高漲、多個省份的有序用電政策也對汽車生產帶來了一定影響。盡管仍然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擾,但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趨勢已然確立。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9月,累計汽車銷量1862.3萬輛,同比增長8.7%。9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35.7萬輛,同比增長148.4%,創歷史新高。1-9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15.7萬輛,同比增長185.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如果不出大的意外的話,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300萬輛。
我們也看到,除了驅動方式的革命之外,駕駛方式的革命,同樣帶來了行業生態的巨變。智能駕駛已成為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競爭的“急所”。隨著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不斷加碼投入,以及百度、華為、小米、大疆等IT企業大踏步跨界,智能駕駛產業鏈越拉越長、越拓越寬,競爭烈度亦陡然提升。
本次論壇的兩大關鍵詞:一是智能駕駛,一個是掘金機會。應該說,在當前形勢下,智能駕駛行業更加需要增量資本來充電;而資本在優質賽道不足的情況下,也更需要智能駕駛這個“又濕又長的雪道”來實現長線掘金。當然,如何讓資本更加有序?如何避免重蹈某些領域“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覆轍?也是需要警惕的問題。
就行業本身而言,隨著L3測試的逐步鋪開,很多問題越來越突出,越來越亟待解決。比如:相關行業標準需要進一步明晰,以達成更廣泛的共識,包括產業鏈各環節的分工與邊界、數據產權的劃分與歸屬、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人車路云的協同、商業模式的落地,等等。一些問題已經超出了行業本身、技術本身,已經與社會問題融為一體。這勢必要求我們從更高的視角來對待和處理。
發展智能駕駛絕不僅僅是需不需要人來開車的問題,除了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外,還蘊含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際國內雙循環、能源安全等多個關鍵詞,承擔著國家新基建、經濟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等諸多要義。建黨百年,航空、航天、高鐵等“大國‘智造’”已經成為國人的驕傲。下一步,就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借力智能駕駛實現彎道超車,也成為我們的自豪。
本次峰會,云集智能駕駛企業以及投資機構的代表,可謂群賢畢至。對于智能駕駛這個前所未有、融合多個領域的新業態、新機遇、新挑戰,既要及時肯定成績,更要看到問題的復雜性與緊迫性。彎道超車的機會并不多,我們必須倍加珍惜這個時間窗口。

↑論壇現場
證券日報社是經濟日報社主管主辦的綜合性證券專業媒體,是中國證監會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媒體,主辦的汽車資本論壇今年已經是第三屆了。我們致力于打造“汽車+資本”領域的品牌論壇,而證券日報深耕資本市場的專業力量,經濟日報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指導全國經濟工作重要輿論陣地的優勢定位,以及全集團1.4億用戶粉絲的受眾支撐,為這一品牌論壇的建設和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持。希望大家借本次交流的機會暢所欲言,中國智能駕駛的星辰大海,既需要頂層設計,更需要我們每個參與者建言獻策、積極行動。我們愿和大家攜手創造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美好未來。
最后,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祝大家身體健康!一切順意!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張雪)